摘要: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现状,弹奏党建、产业、文明、生态、治理“五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乡村振兴“新序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基赋能,弹奏乡村“党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现状,弹奏党建、产业、文明、生态、治理“五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乡村振兴“新序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强基赋能,弹奏乡村“党建音”
创新构建“老带新+导师结对”帮带机制。通过聘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两委”结对帮带班子新进人员的方式,发挥优秀老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任命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为村居导师,村居实行“汇报制”,主动向导师汇报中心工作,班子成员实行“参与制”,村居各项事务都要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筑牢理论之基。依托“学习强国”、先锋系列公众号等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组织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72场,读书班3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5次。“认识+实践”练就真本领。围绕党性观念、形势政策、工作方法开展任前谈话、岗位培训、警示教育;新任干部从优化人居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破题,办好“开门一件事”。
因地制宜,弹奏乡村“产业音”
聚焦特色资源要素,因地制宜确定村居致富思路。为持续发挥“滁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品牌优势,街道整合资金150余万元改建与环湖路相连的滁菊产业基地道路,发展集“种植+加工+农事体验式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并以1400余亩的核心区向外辐射,带动山林、关山等周边村庄的发展,种植亩收益达5000元,年产值达600余万元,带动百余农户增收致富。针对村企劳动力流失现象,构建“合作社+公司+村民”的载体叠加新模式,由合作社定期了解村企劳动力“缺口”,通过人岗匹配输送闲置村民上门就业,实现村民、村企、合作社三方共赢,走出一条由体外“输血”向自身“造血”的振兴之路。
转型换颜,弹奏乡村“生态音”
坚持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从征收沿湖房屋、 整治“散乱污”企业、全面截污纳管、拆除水源上游库中库等入手,全力以赴助推西涧湖饮用水项目达标提质,为居民引用“大水缸”拧紧安全阀。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主题党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秸秆焚烧、森林防火等知识。以“大喇叭”、宣传栏、电子屏为载体,广泛动员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以评促进,让环保理念植入百姓内心。
提质加料,弹奏乡风 “文明音”
充分发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前沿阵地作用,由打造文化载体逐步深入引领示范文明,多措并举厚植文明新风。打造文化载体。街道目前7个村(社区)均已配备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制定切合实际、村民认可、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并张贴在村中心文化墙,让村民沐浴在文明新风中。引领示范文明。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600余人,年均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道德评议活动40余次,开展“乡村春晚”“送戏下乡”“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进村”“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娱活动180余场,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科学普及、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
织网自治,弹奏乡村“治理音”
街道坚持“网格管理、精细服务、村民自治”的治理机制,辖区按照“一网格一党小组,三网格党小组组成党支部”原则,划分红色网格65个,设置网格党支部22个。按照村“两委”担任各片区网格指导员,村民组长担任网格长,“村小二”党员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形成了“村党总支-网格党小组-网格员-群众”四层网格服务共同体,让居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调处等重大事情决策中,保障了居民参政议政的权利,畅通了上下联动的渠道,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高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