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安徽创辉煌|天长: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2-10-02 12:01:11 | 浏览:327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天长地处皖东、三面环苏,与南京、扬州等城市接壤,县域经济一直呈现“稳、快、优”的发展趋势。2020年,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各项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549.3亿元,总量位列全省第四,连续两年荣获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天长地处皖东、三面环苏,与南京、扬州等城市接壤,县域经济一直呈现“稳、快、优”的发展趋势。2020年,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各项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549.3亿元,总量位列全省第四,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名,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位列全国工业百强第57位、创新百强第53位等6个百强县榜单。

近年来,天长市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把解决乡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特色党课”宣教、 “小微权力”监管、 “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农旅”兴业等创新举措,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有力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该市蝉联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区)荣誉;获得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示范窗口”称号;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 “十八步工作法”在全国推广。

“特色党课”解决基层治理思路“困惑”

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党员群众思路困惑,天长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市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总)支部三级书记给党员干部上党课,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汊涧镇长山村。

党课教育突出讲政治。天长市坚持党课姓“党”的总要求,突出学原著、悟原理,解党员群众思想之“渴”、补精神之“钙”,16个镇(街道)、174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党员发声”行动,党组织之间相互交流党课教育心得,推动党课教育“入脑入心”。

党课教育重在接地气。天长市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播放红色经典故事,开展一刻钟党史知识巡讲, “上门讲党史”和开办农科实用技术讲座相结合,让党课走进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有效地推动党课从“情景”向“实境”推进。

党课教育勇于揭短亮丑。突出问题导向、勇于揭短亮丑,对于党员干部队伍中不守政治规矩、不参与组织生活、不支持工作、违规违纪等错误倾向和歪风邪气,党课教育时直言其过、直击要害,进行“靶向”治疗,让党员红脸、出汗、受洗礼。

小微权力监督打通基层治理服务“堵点”

多方引导,让党员群众参与到村级小微权力民主监督中来,有效破除和消除干群、党群之间的隔阂,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实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在新街镇试点基础上,2019年天长市在全市174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即通过建立村(社区)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及村(社区)干部工作表现积分制管理制度,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权限,划出红线,把村干部的权力晒在阳光下,让村干部敢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善干事。

天长市城南新区。

完善党员群众定期“说事+审议”。为推动村民全程参与村级“三重一大”事前、事中、事后以及日常村务监督管理,天长市确定每月26日为党员群众“说事+审议”日,形成民事民说、民事民评、民事民管的浓厚民主氛围。

创新治理监督融合“网络+网格”。将“互联网监督+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把监督平台二维码推送到村(社区)网格管理微信群,方便群众快速关注监督平台,查阅相关信息。

乡风文明增添基层治理精神“力量”

近年来,天长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引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永丰镇万亩林网。

村民自治释放基层活力。该市创新“1+N+X”村(社区)协商治理模式, “1”是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协商委员会主任,负责牵头引导; “N”是指村(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 “五老”人员和乡贤人士,请他们主动参与协商议事; “X”是指利益相关方人员,共同协商治理村务和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坚持村规民约制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各村(社区)以“五老”人员和乡贤人士为主,结合实际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修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