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十三五”圆满收官、谋划“十四五”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指导,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滁州市委第一时间学习贯彻、拿出有力举措,统筹谋划,发出“双对标”号召,提出对标苏州查不足、学先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十三五”圆满收官、谋划“十四五”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指导,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滁州市委第一时间学习贯彻、拿出有力举措,统筹谋划,发出“双对标”号召,提出对标苏州查不足、学先进,乘势而上打造“十更”“亭满意”营商环境,助力“两重”行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既是立足当前加快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更是着眼长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标杆当标准、把示范当规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倒逼提升,找准目标知道“怎么干”、直面问题知道“怎么改”、敢于突破知道“怎么超”,步调一致为打造滁州最优营商环境履职尽责、齐心协力为建设现代化新滁州增光添彩。
宁滁两地部分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滁河环境整治等,历史上首次开展跨省联合视察。
立足滁州、顺势而为,坚定信心谋发展
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滁州。纵观我市五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一路爬坡过坎、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诚如《人民日报》所言,滁州用苦干实干不懈奋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令人瞩目、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市委举旗定向、即谋又干,政府勤政务实,干部干净干事、群众群策群力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这五年,实力上台阶。2019年是滁州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加快、高于全省、位次前移,经过“四经普”高质量“体检”,滁州市GDP 为290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多项指标全省第一,提前实现了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冲刺经济总量全省第三”奋斗目标。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锦斌对滁州的发展更是给出了“四个很好”高度评价。面对疫情汛情的大战大考,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2197.6 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282.9亿元,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和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居全省第2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873.3亿元,比年初增加452.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1位……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2019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我市排名居全省第2位,连续6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其中,稳增长贡献单项考核结果,我市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度滁州市领导班子在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考核中被评定为“好”等次,在16个省辖市中专项考核得分排名第一。这一切也充分反映了几个班子干事的实力和水平。
这五年,发展开新局。抢抓机遇,深度参与。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与南京签订“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苏州签订《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上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数、申请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3位,发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债券10亿元,占全省七成以上;滁宁城际轨道一期、二期已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建里程均居全省第一;通过争取,京沪线与沪汉蓉线在滁州站跨线并站。绿色打底,改革攻坚。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完成,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待批……一批改革在全省率先突破、一批改革在全国全省形成品牌、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入开展绿色滁州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86%;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明湖生态文明示范项目;滁宁两地实现无缝对接、刷卡互联,以增加民生获得感、提升幸福感作为根本落脚点,加快与长三角城市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融合和互补,实现共建共享、共融发展。
这五年,民生增福祉。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总支出8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28元、14439元,分别增长9.6%、10%,连续两年高于经济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20.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5.7%降至0.1%;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干净了、心顺了、城美了;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创成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滁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信心源于发展,未来定能美好。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走进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我们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指挥下,有全国“一盘棋”治理优势,有改革开放的好基因,有在“冲三”过程中厚植的产业优势和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有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的青睐响应,滁州必将在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生动实践中焕然一新。
研究苏州、学习苏州,对标先进找差距
学习苏州,心潮澎湃。我们眼中的苏州,不仅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人间天堂、梦里水乡,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市、开放大市。苏州以0.09%的中国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GDP、2.4%的税收、7.7%的进出口总额。今天的苏州,一个小时可以创造2.1亿元的GDP、4000万美元的进出口、新增49家市场主体,吸引1.5万名游客。苏州现在一天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80年代初期一年的总量。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作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居安思危,开放再出发,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与最强的拼、与最快的赛,仍以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的决心和姿态,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以及上海、深圳等GDP 超万亿级城市,上半年苏州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上海,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朝着“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更高目标攀登迈进。
对标找差,精准发力。正如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全市动员大会上强调的,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的做法,对照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服务理念、关键环节、工作做法和总体成效上还有不少差距。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对滁州而言,对标学习苏州“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既有当前发展的现实需求,又有一体化、高质量长远发展的目标导向。
比学赶超、敢想肯干,提质增效抓落实
苏州作为标杆中的标杆,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的,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要看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的差距。思路一变天地宽。苏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冲刷磨砺出的“三大法宝”是引领苏州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内因和重要核心竞争力。对标学习苏州,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划出重点、学到精髓处,通过深刻理解“三大法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将苏州先进的发展理念与滁州实际相结合,进而找到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最优路径。
学习“三大法宝”,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审视苏州“三大法宝”,对党忠诚是其灵魂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指路明灯和制胜法宝。立足滁州,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为安徽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善于从总书记讲话中找思路、找观点、找方法、找答案,拿出硬举措、使出真功夫,把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并形成新一轮争先进位的热潮。
学习“三大法宝”,再度激活改革创新激情。开放创新成就了苏州,成为苏州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最大优势和最亮标识。学到苏州创新超前的发展思路才是学到真谛。滁州市委提出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创新,我们要按照市委提出的“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坚定信念,进一步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再度燃起改革创新激情,以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磨砺创新意识和突围精神,以一往无前姿态勇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热血尖兵”“排头兵”,拿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叫得响的“滁州经验”。
学习“三大法宝”,激励一流的工作水平。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滁州市委统筹谋划“双重”攻坚“硬”目标、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软”实力,为滁州高质量发展安装新引擎、注入原动力。苏州以能不能抓落实,来检验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实效性;以是不是抓落实,来判断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转变的程度,真正使提高执行力成为干部的实际行动和追求目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对标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以进一步创新实招助力营商环境市场化、以民法典施行为契机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营商环境国际化;要具备新形势下思考能力,以能不能深挖政策含金量、政策红利能否落地、能否通过表象工作向内涵延伸来考量服务经济工作水平;要提振对标一流、敢打头阵、勇扛红旗的精气神,思想上向高标准校准、眼神上向高标准聚焦、行动上向高标准靠齐,共同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要慎终如始、心无旁骛抓落实,大会明确的、上级点到的、群众提到的,要认真改、从实改,坚决把市委布置各项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开好局、起好步,我们更要吃透把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论述,抓好结合转化,着力增强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齐心协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