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乡村谋振兴环滁皆新景

时间:2022-10-02 13:51:36 | 浏览:150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盛夏时节,蔚蓝天空下,天长市龙岗社区处处花红柳绿,平坦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红顶白墙的两层联排式别墅。“住得舒坦、吃得健康、环境还好,现在俺村的日子,城里人都眼馋。”回望一眼自家的小别墅,村民王富来满脸自豪。靠着芡实产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盛夏时节,蔚蓝天空下,天长市龙岗社区处处花红柳绿,平坦整洁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红顶白墙的两层联排式别墅。“住得舒坦、吃得健康、环境还好,现在俺村的日子,城里人都眼馋。”回望一眼自家的小别墅,村民王富来满脸自豪。

靠着芡实产业,如今小乡村蜕变成令人羡慕的“小康村”。龙岗社区的改变,是滁州市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产业发展短板的生动写照。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放眼皖东大地,从“乡村新房东”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梦想金豆”,在滁州广袤农村大地默默耕耘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定远的云上牧场。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菊”开出“致富花”

每当太阳西下,暑热渐散,在滁州市全椒县周岗村,皮肤黝黑的菊农马朝东拿起锄头来到自己的滁菊地里看一看,拔拔草。这一习惯,他保持了40多年。

“同一块地,同样是滁菊,但是我现在种的可是‘科技菊’,叫‘科滁1号’!”马朝东一边挥着锄头,一边自豪地说。

这个“科技菊”有啥不同呢?

马朝东放下锄头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过去的滁菊生长期长、病虫害多、效益低下,久而久之,村里种植滁菊的人越来越少。

直到2016年,滁州市引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丽芳研究团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原产滁菊带病菌植株微茎尖为材料,通过离体脱毒及再生技术研发,实现滁菊种苗脱毒和品种复壮,培育出生长健壮、抗逆性好、产量大幅提高的滁菊良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不假!现在大家都在种这个新滁菊了。”马朝东感慨。

马朝东种植的“科滁1号”。全椒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改良品种,让滁菊焕发光彩。但市场出路,决定着滁菊能否再次振兴。

于是,马朝东进一步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采用“无硫磺”加工工艺、蒸汽和微波加工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滁菊加工技术瓶颈,打开了销路,更是提升了滁菊质量,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姹紫嫣红清香远,此花不与百花同。如今滁菊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农技人员和龙头企业的单打独斗,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一朵朵小菊花,绽放得更加美丽。

“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发展加工业,可以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拉动农产品增值。一个产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天长市作出了有益探索。

天长市白塔湖莲藕芡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美林,是天长市远近闻名的芡实能手。“以前不敢种多,怕卖不掉。现在有了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跟加工企业合作,签有收购合同,这样才有底气扩大种植。”邵美林由衷地说,村里有了加工厂就是不一样。

俯瞰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人民网 王锐摄

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发展,如今的芡实已经成为天长市的特色产业,“龙岗芡实”更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这背后,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功不可没。

在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展厅内,摆满了芡实酒、芡实露、芡实果饮等十多种绿色产品。农户种植们的芡实,在这里变成了各种健康时尚的产品,大大提升了附加值,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更加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保东说。

在他看来,作为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坚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产业效益空间,实现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转变。

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如今天长共有芡实种植加工主体126家,从业人员10500人,可实现年产值9.7亿元,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达21.2亿元。不仅为天长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全新平台,也为长三角有机安全的“大粮仓”“大菜园”“大厨房”打造新样板。

“两闲”资源换来“真金白银”

在明光市张八岭镇张八岭村“老村民”张继荣的记忆中,偏僻曾是村里人很长时间不能抹去的痛。以前村里人,想去趟城区,起码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

干旱,也是限制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明光,历史上的缺水易旱,土壤贫瘠,守着好山水,却只能过着穷日子。

穷则变,变则通。

2020年9月,明光市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土地政策支持为盘活闲置宅基地、住宅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盘活“两闲”,激活乡村发展“沉睡资源”,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俯瞰光市张八岭镇张八岭村的农家乐。人民网 王锐摄

“这是我们刚刚改造好的一处闲置农房,等这几天床上用品到了,就可以接待了。”在张继荣家的农家乐,原本的农房已经被改造成一家民宿:崭新的白墙、平整的院子,每个房间都装修成了标准间,床铺、电视、空调、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顺着老张手指的方向,不远处还有采摘区、垂钓区等户外娱乐项目,可以让游客前来观光、垂钓、野炊。曾经的“穷窝子”,变成集休闲观光、渔业体验、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

为了让农民口袋多点钱,滁州大力实施推进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2021年,滁州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安徽省0.1个百分点。

如今,茶余饭后,张继荣和村里人聊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标准”“规则”“业态”等新鲜词。呼吸着新鲜空气,倾听着潺潺流水,我们强烈感受到乡村振兴给滁州带来的新面貌。

相关资讯

安徽最小众的自驾线路,比皖南川藏线更适合自驾,风景美如画

我是自驾游天下大军,计划用5年时间看完中国的自驾线路和小众景点(历史古迹和绝美风景的地方),目前在安徽自驾游。如果你也喜欢这些,请关注我。这条线路在安徽黄山歙县,贯穿了歙县不少小众的村落,其中部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条真正的安徽小众自驾游线路。

雅安市名山区前红路:从“闹心路”变身为乡村振兴致富路

这条路有点牛关注!关注!关注!近期我区前红路上了《中国公路》《四川交通运输》杂志的刊面真的很厉害!四川交通运输杂志中国公路杂志上了这么有份量的杂志其实是一种认可那到底发生了什么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以前道路坑洼不平,雨天出门少不了一身泥;升级

仰韶文化遗址、地平线下古村落、万里黄河第一坝……带你看多彩三门峡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细致帮扶安农心,焦作马村区农业农村区疫情下积极开展农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真是太感谢了!在马村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和协调下,让我家‘滞销’的鹌鹑蛋变得很‘畅销’。如今,已全部卖出去了。”近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张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张国成喜笑颜开,为马村区农业农村局疫情之下心系农户、用实际行动维护农畜产品

安徽蚌埠乡政府强拆,公安机关“管不了”?国家赔偿诉讼可以管

近日,网络上一段暴力拆迁视频热传,网友反映,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相关领导组织人员通过砸门砸窗翻墙方式,闯入其家中,实施暴力强拆。其七旬老母亲被暴力控制,事后被诊断出两根肋骨骨折。乡政府是否有权强拆拆迁户的合法房屋?拆迁部门单方面下发违建

安徽马鞍山博望区集中开工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9月8日,博望区举行“博望十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博望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马鞍山9月8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8日举行“博望十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

安庆市宜秀区: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逐渐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履职最前沿。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面对面提问,最能发现问

安徽人喝酒“怪象”,别看古井贡酒名气最大,常喝的却是这4款酒

安徽人喝酒“怪象”,别看古井贡酒名气最大,常喝的却是这4款酒在白酒界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皖”即安徽的简称,安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酿酒的大省,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有文献记载,建安元年,曹操把产自家乡亳州的“九酿春酒”进献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记者 高增平)8月19日,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在中国杏花村国际白酒交易中心开幕。各类酒行业协会代表、名酒企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云集山西汾阳,共话酒业发展。吕梁借助“杏花村酒博会”这一舞台,按照“以酒为基、以旅

黄花梨又称海南黄檀木,这样珍贵的木材,农村为什么不种植呢?

导读: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的家具古朴古香,淡雅别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家具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这种木材叫黄花梨,也有人叫它海南黄檀木,这种木材的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生长速度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而且还散发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三亚婚纱摄影网体育资讯网北方稀土A股今日宿州高端全屋定制官网广东旅游网河池新闻头条网悉尼旅游网比亚迪A股姿佳女性健康官网红蜻蜓A股专利注册申请查询网温州新闻头条网湖州新闻头条网今日驻马店鹤壁新闻头条网今日青岛浙江旅游网澳大利亚旅游网今日东营保龄球初学网石油期货行情网荆门新闻资讯网眉山新闻头条网海口新闻头条网通威股份A股今日唐山上海新闻资讯网围炉煮茶官网世纪数藏NFT
今日滁州网-滁州古往今来为江北重镇,也是山水相间,资源丰饶的鱼米之乡,滁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市境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有濮家墩遗址、何郢遗址、顿丘遗址、西王遗址等。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特色产品有滁菊、明光绿豆、来安花红、南谯茶叶、女山湖大闸蟹、银鱼、雷官板鸭、天长芡实等。
今日滁州 ailailai.cn©2022-2028版权所有